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好文 歐洲人擁有多語能力的祕鑰 – 聽講心得

網址

這場演講的心得,我最想要分享最後一張slide(感謝老師同意讓我破梗),因為它完美地貫串了整場演講的主題 – 歐洲人擁有多語能力的秘鑰到底是什麼?答案就在畫面上,它寫的是芬蘭語的「聖誕快樂」!

為什麼會寫這句話呢?

原來,世宜老師喜歡芬蘭的聖誕老人村,她「就是想要」學習芬蘭語的聖誕快樂要怎麼說,她學會了以後想送給大家。

靠著「就是想要」,許多歐洲人成功地掌握了多種語言溝通的能力。

換句話說,世宜老師的語言教育理念,正是回到學習最重要的本質 – 「興趣」。人最有興趣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吃什麼?想用什麼?想要看什麼、聽什麼?強烈的本能不停驅動自己;只要一有機會,我們都很願意抽出更多時間精力,來追求這些「興趣」

把「生活」和「語言學習」一結合,威力無窮。為了買東西看標示、為了和法國人談戀愛、為了在餐廳點餐、為了去隔壁法語地區渡假......生活當中太多太多「想要」。為了達到目的,大家可以自然而然、開開心心去把「用得上」的那句話學會。

這次終於見到老師的盧山真面目,但感受更深的是老師有點勁爆的發言。與大家分享三個「世宜老師說」。

(1)世宜老師說,學語言就是要「膚淺」

臺灣人總是競競業業,可能為了考試、為了留學、為了想要把歐洲教育理念引進臺灣......種種遠大的理想,所以去「學習外語」。結果,經常過於痛苦,全盤放棄。

選語言教材,就選「字少」、「圖多」、「賞心」、「悅目」。就像談戀愛一樣,滿意彼此的外貌,下一步就能更順利。

(2)世宜老師說,學語言就是要「無恥」

臺灣人學外語的另一個特色是,怕犯錯,不敢講;動詞變化考滿分,口語溝通不及格。有位朋友提問時,執著認為發音要標準、漂亮。另一位朋友問說,學背單字,是否要同一個字重覆念很多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不需要,千萬不要!

學西班牙人,大膽、無恥、放膽講。發音不標準沒關係,書寫拼字錯沒關係,就是給他拼命講。別人聽不懂你的口音,是他的責任!而單字還是要在句子當中學,把整個句子拿出來練習講,才算是學到一個單字嘛!

(3)世宜老師說,訂計畫就是要「切細」(註:其實老師的用詞好像是,目標要夠小、夠黑暗)。

我想看懂這部法語影集,就先去找到最有興趣的部份:男女主角調情的時候,到底在說些什麼(好像可以更黑暗XD)?每天學十分鐘就好,每星期學會一句法語找個人實際說出來就好。小目標成功,簡單獲得成就感,就能激勵自己,訂定下一個目標,繼續前進。

有位朋友提問,是否要極端地鎖住MOD電視,只留下無字幕的外語頻道,你看,馬上就是把目標訂太大的例子,千萬不要!聽完一整場演講,還是舊觀念就太可惜了!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好文 午睡該睡多久?

網站


午睡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休息方式,能短暫幫助大腦放鬆且活絡思路,但你是否會偶然發現雖然經過短暫休息後,醒來的精神卻是比原來休息前的狀況更加疲倦甚至更精神不濟?
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 Dr. Michael Breus 敘述,「如果你睡眠超過三十分鐘後,你將進入深層睡眠。然而因為進入深層睡眠後,將很難在短暫時間內抽離,造成醒來後,會比原來睡眠前更累與疲倦。
  • 什麼才是最有效的午睡方式呢?
「短暫的睡眠」是你的最佳選擇,通常短暫睡眠可以重啟或是促進大腦的運作狀況,就像是電腦處理速度突然變慢了,可是當你重新啟動電腦後,就會發現電腦速度回復到之前的水平,同樣道理,你的大腦也需要休息並重新開機,經由短暫的休息後,你會發現大腦會靈活許多。
睡眠專家建議,經由20分鐘至30分鐘有品質的睡眠,將有效率地改變你的生理狀態及大腦思緒,尤其適用於沒有太多時間可以休息的情況上。
不僅如此,此種方法還能適用於任何時間點,不僅適用於午睡時間,而是在任何時刻點上。只要是需要有效率的大腦及清晰的思考能力時,都可以得到最佳的狀況調整。
專家測試出怎麼樣的睡眠方式,可以讓大腦達成最大的效益,他們發現在 20 分鐘中的睡眠時間內,即可達到完整的非快速動眼期階段(non-rapid eye movement ; NREM),而在這種方式下進行反覆測試發現,可提升自己的專注力與大腦清晰能力,並且這樣的思路可以持續達到三至四個小時之久。
根據 Dr. Mednick 的解釋,超過 60 分鐘的睡眠,有助於記憶力,記人臉、名字,但壞處就是,醒來時會有點昏昏沈沈的,而 Mednick 也提到,如果超過 90 分鐘的睡眠,基本上是含括了整個睡眠週期的循環,在此階段更是可以提升大腦組織學習、程序記憶與創造力等,例如:小朋友在白天學習腳踏車的同時,可經由午睡後大腦會重新組織與程序記憶,達到最後學習的總複習的功能。
總論而言:
nap_biggest_brain_benefits
研究顯示,大致上的短暫休息睡眠時間大約需為 5 至 10 分鐘,如果與未休息的大腦比較而言,在這短短時間內即可瞬間提升你的大腦認知與學習能力。如果你期待的是短暫休息,達到大腦快速充電的效果:休息 5 分鐘至 20 分鐘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你的需求如果是期盼進入深層睡眠,大腦重新組織與記憶:那就休息 60 至 90 分鐘吧。
小提醒:當你從短暫睡眠時間醒來之後,讓身體慢慢的坐起休息,那將會讓你避免進入到更深層的睡眠週期。而如果你在短暫睡眠當中做了一些夢,那可能代表著你實際上缺乏了真正的睡眠。
  • 10至20 分鐘的睡眠時間:
有效率的睡眠時間,通常可以促進大腦的專注力與活力。專家認為此階段的時間長短,將會影響你真正進入非快速動眼期階段(non-rapid eye movement ; NREM)。
  • 30分鐘睡眠時間:
在此階段中,一些研究發現在此睡眠時間下易產生睡眠的惰性,在此狀況下醒來大腦思緒與組織力將會無法集中。
  • 60分鐘的睡眠時間:
在這階段中,大腦思緒將可達到最佳的記憶性,例如:名字、姓名等。當中包含了進入慢波睡眠 ( slow-wave sleep ; SWS )與最深層的休息狀態。
  • 90分鐘的睡眠時間:
典型睡眠狀態,當中所有睡眠週期階段都含括在其中,當然也包括快速動眼期階段(rapid eye movement ;REM )與作夢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可充分改善記憶力、學習與創造力等 (例如適合:腳踏車的學習能力與鋼琴記憶力)。同時也避免進入睡眠惰性,在此階段可甦醒而不會有沈重的負擔感。
最後,我認為其實不管休息多久最主要是要讓自己身心放鬆,讓自己身心愉快自然而然就會進入正常的睡眠狀態,同時也會得到最清晰的大腦狀態。

好文 意志過人者的五個良好習慣!你有幾個呢?

出處

美國《公司》雜誌提供以下五個善用意志力的方式:

(1) 刪減不必要的選擇
每天要做的選擇愈多,每一個選擇消耗的腦力會遞增,而我們就會開始尋找達到目的的捷徑,然後衝動行事,最後弄的身心俱疲,做出連自己也知道不合理的選擇。
是的,太多的選擇容易讓人耗盡心腦力,無法做出有智慧的決定。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做的決定愈少,決策就愈聰明。
假設你為自己定下「多喝水,少喝飲料」的目標,想要減少選擇的情境?很簡單,只要在桌上放三瓶水,這樣就不用選擇要不要走向冰箱,以及打開冰箱後要喝什麼。
或是你無時無刻都受新進信件所困,必須選擇是否要打開它。這也很簡單,你可以把通知關掉或是直接關掉信箱,一個小時開一次;也可刪除工作電腦上確認信件的功能,強迫自己只能在另一台筆電上開信箱等,讓開信變得更困難,你就不需要陷入過多的選擇。
選擇是意志力的敵人,安逸和求方便的心態也是。

(2)今晚就做決定,好好規劃明天
當抉擇就在眼前時,要做出聰明的決定就更加困難。所以在前一晚就該先決定明天可能較花費腦力的事情,像是該穿什麼、吃什麼早餐等。甚至可以決定午餐要吃什麼,並事先準備。
晚上可以從清單上清除愈多事項愈好,這樣隔天就可以將腦力使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3)先做最困難的事
早上,是腦力最好的時候。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報告,假釋庭的法官在早上最可能做出適當的判決,但一旦到了接近中午的午餐時間,這個機率就降到接近零的地步。
法官的腦力也會耗盡,也可能思考疲乏,做決定最好的時候就是早上,因此做重要事情的最好時機也是早上。

(4)時常充電
雖然法官們早上可以做出最適當的決定,但檢視他們一天的決策數線圖,卻是起起伏伏。這是因為他們休息、進食,為自己充電。在午餐過後,法官的決策能力又會重新提昇。
由此可證,葡萄糖是在意志力上扮演致命的角色。當葡萄糖不足時,腦部雖然不會停止運作,但更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忽略決策長期的影響。
因此,吃健康的餐點、零食,不只可以養成更加的生理狀態,也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策。

(5)建立長期目標備忘錄
當你想擴大公司規模時,卻缺乏腦力,就很容易合理化自己的劣質決策;當你想要減肥,卻缺乏腦力,就很容易認為明天再開始是一件合理的事。
腦力不足時,就很容易會想從捷逕取得成功,而通常這條捷徑會通往錯的地方。
所以製作有形的備忘錄,可以把你從衝動的邊緣拉回來。有些人把銀行貸款資料貼在電腦螢幕旁,時時提醒自己工作的義務;也有人在冰箱上貼著肥胖時期的照片,警醒自己不要再回到那個狀態。
想想最容易失去理智的時刻,用實體的備忘錄寫上長期目標,打斷你的衝動,並回歸正軌。

好文 研究生的工具箱

網址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英語數字教學相關網站

英語數字教學相關網站

英語數字的表格---網址

英語數字的發音---網址

英語數字的念法進階版---網址

Wiki上對英語數字的解說---網址

數字的演變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第一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02年11月29、30日辦理之第一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有關社會學科、美術學科、音樂學科及體育學科之教材教法

網址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好文 打造「時間房」

出處

原文:
在過去,人們總是強調時間的線性,電子鐘閃爍的數字不斷變換,我們的生命也跟著從過去來到現在,繼續奔向未來。因此,我們也經常感覺自己追著時間的軌跡奔跑,讓人不禁有「愈趕愈沒時間」的錯覺。
何不把時間想像成空間呢?試著把時間看成我們所處的空間,就像可以往裡面堆疊貨物的一個個房間。每個小時都是一個「時間房」,可以用活動填滿它。只要把時間當成空間,管理起來就容易多了。
當我們開始把每個小時都當成可以塞入活動的空間時,制定出來的計劃也會更實際,因為我們都知道房間(不管是真的房間,或是比喻中的「時間房」)能塞得下的東西有限。
 選擇活動就像點菜
其實,人們原本就會直覺地把時間想像成空間,所以才會有餐盤和點菜的比喻—餐盤就是我們擁有的時間,活動則是一道道不同的菜餚。餐盤就那麼大,想要點的菜餚卻很多,有時甚至不知從何選起。幸好,我們每天都會收到一個全新的空盤,上面分了 24 格,每一格就是一小時,可以讓我們放入選擇從事的活動。
把時間當成空間的能力相當重要,所以有必要好好設計行程表的格式,確保表格上有 24 個「時間房」。在行程表上以空格代表小時的靈感,來自桌上遊戲,這樣的行程表能幫助我們將時間具體化成空間。讀者可以上本書網站 www.attackyourday.com 下載這份行程表的 PDF 檔,試用一週。等到你習慣將時間視為空間之後,就能將同樣的技巧運用在任意的紙本或電子工具上。
今天你的表格中塞入了哪些活動?你是否曾花時間整理表格?還是讓別人的事填滿了你的表格?想要解決「行程表太滿」這個問題,就必須養成一個簡單的好習慣:跟自己約定好,每天抽出時間安排一天的活動。有些人管這個步驟叫「制定計劃」,但我更喜歡「安排活動」這種說法。
大多數人被問到是否安排好一天的活動時,都會回答:「當然,我都列好清單了!」但是,列好清單並不算是計劃,哪個人身後不是拖著一連串待辦事項忙碌著呢?就像英國一名幽默作家所說的:「人生中唯一重要的問題是:接下來我該做什麼?」
提前做好計劃,可以幫助你決定接下來要進行清單上的哪一項活動;但是,難就難在最寶貴的資源—時間—是有限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每天都被分配到 24 間「時間房」,每一間房都是滿滿一小時的空間,該怎麼做才能最有效利用這些空間呢?
所以,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該如何安排,才能把所有的活動都塞入 24 間「時間房」呢?還有,要怎麼在各個房間裡預留空間,應付可能的突發事件?該怎麼安排,才能對個人、家庭、工作和社會都負起責任,並取得平衡?最後,身為一天活動的執行者,自己的精力又該如何分配呢?
unnamed (5)
說到這裡,大概所有人都會同意,安排好一天的活動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正視這項任務的原因。但是,如果不花時間好好安排,活動被打斷的可能性就更高,而你也更有可能中途分心,或是陷入一片混亂。
想要降低干擾和分心所帶來的影響,就必須具備活動管理的第二項關鍵能力—妥善安排活動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往你的時間房塞東西的能力。
每天一開始,我們就必須面臨兩個沉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今天要做什麼?」第二個問題則是:「要如何把這一堆事都辦好?」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前面提到的一個觀念:你必須跟自己約定好,每天抽出時間好好安排一天的活動。
從過去的經驗中,我發現大多數人只花一到五分鐘來計劃一天的行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簡單打掃完之後會說的一句話:「先這麼應付應付著吧!」聽過這種說法嗎?不難猜到她的意思是,自己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打掃,掃得不徹底,甚至掃得也不是很乾淨。
制定計劃時「應付應付」,通常會導致執行計劃時倍感挫折、失去控制;不但不能掌控時間,反而會被時間追著跑。
安排一天的活動時,要考慮的細節太多了,不可能在兩分鐘內就完成。底下就是必須列入考慮的重點:
  • 將創造性活動安排在一天中創造力最佳的時段。
  • 需要外援時,記得安排空白時間讓他人加入。
  • 安排獨處的時間,以便專注在重要活動上。
  • 安排時間恢復精力。
  • 將家庭成員的時間表納入考量,安排全家相處的時間。
  • 考慮如何預留時間給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可能發生」和「突發」聽起來矛盾,但實際上「預判」就是如此)。
只要考量到以上這些事情,就不難想像為什麼時間管理對大多數人相當困難,一點也不簡單;不過,真正會讓時間管理陷入困境的,其實是選擇不花時間規劃一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