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好文 歐洲人擁有多語能力的祕鑰 – 聽講心得

網址

這場演講的心得,我最想要分享最後一張slide(感謝老師同意讓我破梗),因為它完美地貫串了整場演講的主題 – 歐洲人擁有多語能力的秘鑰到底是什麼?答案就在畫面上,它寫的是芬蘭語的「聖誕快樂」!

為什麼會寫這句話呢?

原來,世宜老師喜歡芬蘭的聖誕老人村,她「就是想要」學習芬蘭語的聖誕快樂要怎麼說,她學會了以後想送給大家。

靠著「就是想要」,許多歐洲人成功地掌握了多種語言溝通的能力。

換句話說,世宜老師的語言教育理念,正是回到學習最重要的本質 – 「興趣」。人最有興趣的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吃什麼?想用什麼?想要看什麼、聽什麼?強烈的本能不停驅動自己;只要一有機會,我們都很願意抽出更多時間精力,來追求這些「興趣」

把「生活」和「語言學習」一結合,威力無窮。為了買東西看標示、為了和法國人談戀愛、為了在餐廳點餐、為了去隔壁法語地區渡假......生活當中太多太多「想要」。為了達到目的,大家可以自然而然、開開心心去把「用得上」的那句話學會。

這次終於見到老師的盧山真面目,但感受更深的是老師有點勁爆的發言。與大家分享三個「世宜老師說」。

(1)世宜老師說,學語言就是要「膚淺」

臺灣人總是競競業業,可能為了考試、為了留學、為了想要把歐洲教育理念引進臺灣......種種遠大的理想,所以去「學習外語」。結果,經常過於痛苦,全盤放棄。

選語言教材,就選「字少」、「圖多」、「賞心」、「悅目」。就像談戀愛一樣,滿意彼此的外貌,下一步就能更順利。

(2)世宜老師說,學語言就是要「無恥」

臺灣人學外語的另一個特色是,怕犯錯,不敢講;動詞變化考滿分,口語溝通不及格。有位朋友提問時,執著認為發音要標準、漂亮。另一位朋友問說,學背單字,是否要同一個字重覆念很多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不需要,千萬不要!

學西班牙人,大膽、無恥、放膽講。發音不標準沒關係,書寫拼字錯沒關係,就是給他拼命講。別人聽不懂你的口音,是他的責任!而單字還是要在句子當中學,把整個句子拿出來練習講,才算是學到一個單字嘛!

(3)世宜老師說,訂計畫就是要「切細」(註:其實老師的用詞好像是,目標要夠小、夠黑暗)。

我想看懂這部法語影集,就先去找到最有興趣的部份:男女主角調情的時候,到底在說些什麼(好像可以更黑暗XD)?每天學十分鐘就好,每星期學會一句法語找個人實際說出來就好。小目標成功,簡單獲得成就感,就能激勵自己,訂定下一個目標,繼續前進。

有位朋友提問,是否要極端地鎖住MOD電視,只留下無字幕的外語頻道,你看,馬上就是把目標訂太大的例子,千萬不要!聽完一整場演講,還是舊觀念就太可惜了!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好文 午睡該睡多久?

網站


午睡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休息方式,能短暫幫助大腦放鬆且活絡思路,但你是否會偶然發現雖然經過短暫休息後,醒來的精神卻是比原來休息前的狀況更加疲倦甚至更精神不濟?
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 Dr. Michael Breus 敘述,「如果你睡眠超過三十分鐘後,你將進入深層睡眠。然而因為進入深層睡眠後,將很難在短暫時間內抽離,造成醒來後,會比原來睡眠前更累與疲倦。
  • 什麼才是最有效的午睡方式呢?
「短暫的睡眠」是你的最佳選擇,通常短暫睡眠可以重啟或是促進大腦的運作狀況,就像是電腦處理速度突然變慢了,可是當你重新啟動電腦後,就會發現電腦速度回復到之前的水平,同樣道理,你的大腦也需要休息並重新開機,經由短暫的休息後,你會發現大腦會靈活許多。
睡眠專家建議,經由20分鐘至30分鐘有品質的睡眠,將有效率地改變你的生理狀態及大腦思緒,尤其適用於沒有太多時間可以休息的情況上。
不僅如此,此種方法還能適用於任何時間點,不僅適用於午睡時間,而是在任何時刻點上。只要是需要有效率的大腦及清晰的思考能力時,都可以得到最佳的狀況調整。
專家測試出怎麼樣的睡眠方式,可以讓大腦達成最大的效益,他們發現在 20 分鐘中的睡眠時間內,即可達到完整的非快速動眼期階段(non-rapid eye movement ; NREM),而在這種方式下進行反覆測試發現,可提升自己的專注力與大腦清晰能力,並且這樣的思路可以持續達到三至四個小時之久。
根據 Dr. Mednick 的解釋,超過 60 分鐘的睡眠,有助於記憶力,記人臉、名字,但壞處就是,醒來時會有點昏昏沈沈的,而 Mednick 也提到,如果超過 90 分鐘的睡眠,基本上是含括了整個睡眠週期的循環,在此階段更是可以提升大腦組織學習、程序記憶與創造力等,例如:小朋友在白天學習腳踏車的同時,可經由午睡後大腦會重新組織與程序記憶,達到最後學習的總複習的功能。
總論而言:
nap_biggest_brain_benefits
研究顯示,大致上的短暫休息睡眠時間大約需為 5 至 10 分鐘,如果與未休息的大腦比較而言,在這短短時間內即可瞬間提升你的大腦認知與學習能力。如果你期待的是短暫休息,達到大腦快速充電的效果:休息 5 分鐘至 20 分鐘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你的需求如果是期盼進入深層睡眠,大腦重新組織與記憶:那就休息 60 至 90 分鐘吧。
小提醒:當你從短暫睡眠時間醒來之後,讓身體慢慢的坐起休息,那將會讓你避免進入到更深層的睡眠週期。而如果你在短暫睡眠當中做了一些夢,那可能代表著你實際上缺乏了真正的睡眠。
  • 10至20 分鐘的睡眠時間:
有效率的睡眠時間,通常可以促進大腦的專注力與活力。專家認為此階段的時間長短,將會影響你真正進入非快速動眼期階段(non-rapid eye movement ; NREM)。
  • 30分鐘睡眠時間:
在此階段中,一些研究發現在此睡眠時間下易產生睡眠的惰性,在此狀況下醒來大腦思緒與組織力將會無法集中。
  • 60分鐘的睡眠時間:
在這階段中,大腦思緒將可達到最佳的記憶性,例如:名字、姓名等。當中包含了進入慢波睡眠 ( slow-wave sleep ; SWS )與最深層的休息狀態。
  • 90分鐘的睡眠時間:
典型睡眠狀態,當中所有睡眠週期階段都含括在其中,當然也包括快速動眼期階段(rapid eye movement ;REM )與作夢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可充分改善記憶力、學習與創造力等 (例如適合:腳踏車的學習能力與鋼琴記憶力)。同時也避免進入睡眠惰性,在此階段可甦醒而不會有沈重的負擔感。
最後,我認為其實不管休息多久最主要是要讓自己身心放鬆,讓自己身心愉快自然而然就會進入正常的睡眠狀態,同時也會得到最清晰的大腦狀態。

好文 意志過人者的五個良好習慣!你有幾個呢?

出處

美國《公司》雜誌提供以下五個善用意志力的方式:

(1) 刪減不必要的選擇
每天要做的選擇愈多,每一個選擇消耗的腦力會遞增,而我們就會開始尋找達到目的的捷徑,然後衝動行事,最後弄的身心俱疲,做出連自己也知道不合理的選擇。
是的,太多的選擇容易讓人耗盡心腦力,無法做出有智慧的決定。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做的決定愈少,決策就愈聰明。
假設你為自己定下「多喝水,少喝飲料」的目標,想要減少選擇的情境?很簡單,只要在桌上放三瓶水,這樣就不用選擇要不要走向冰箱,以及打開冰箱後要喝什麼。
或是你無時無刻都受新進信件所困,必須選擇是否要打開它。這也很簡單,你可以把通知關掉或是直接關掉信箱,一個小時開一次;也可刪除工作電腦上確認信件的功能,強迫自己只能在另一台筆電上開信箱等,讓開信變得更困難,你就不需要陷入過多的選擇。
選擇是意志力的敵人,安逸和求方便的心態也是。

(2)今晚就做決定,好好規劃明天
當抉擇就在眼前時,要做出聰明的決定就更加困難。所以在前一晚就該先決定明天可能較花費腦力的事情,像是該穿什麼、吃什麼早餐等。甚至可以決定午餐要吃什麼,並事先準備。
晚上可以從清單上清除愈多事項愈好,這樣隔天就可以將腦力使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3)先做最困難的事
早上,是腦力最好的時候。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報告,假釋庭的法官在早上最可能做出適當的判決,但一旦到了接近中午的午餐時間,這個機率就降到接近零的地步。
法官的腦力也會耗盡,也可能思考疲乏,做決定最好的時候就是早上,因此做重要事情的最好時機也是早上。

(4)時常充電
雖然法官們早上可以做出最適當的決定,但檢視他們一天的決策數線圖,卻是起起伏伏。這是因為他們休息、進食,為自己充電。在午餐過後,法官的決策能力又會重新提昇。
由此可證,葡萄糖是在意志力上扮演致命的角色。當葡萄糖不足時,腦部雖然不會停止運作,但更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忽略決策長期的影響。
因此,吃健康的餐點、零食,不只可以養成更加的生理狀態,也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策。

(5)建立長期目標備忘錄
當你想擴大公司規模時,卻缺乏腦力,就很容易合理化自己的劣質決策;當你想要減肥,卻缺乏腦力,就很容易認為明天再開始是一件合理的事。
腦力不足時,就很容易會想從捷逕取得成功,而通常這條捷徑會通往錯的地方。
所以製作有形的備忘錄,可以把你從衝動的邊緣拉回來。有些人把銀行貸款資料貼在電腦螢幕旁,時時提醒自己工作的義務;也有人在冰箱上貼著肥胖時期的照片,警醒自己不要再回到那個狀態。
想想最容易失去理智的時刻,用實體的備忘錄寫上長期目標,打斷你的衝動,並回歸正軌。

好文 研究生的工具箱

網址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共筆二人組 / 研究生的工具箱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研究生的工具箱.html) - See more at: 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2/%E7%A0%94%E7%A9%B6%E7%94%9F%E7%9A%84%E5%B7%A5%E5%85%B7%E7%AE%B1.html#more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英語數字教學相關網站

英語數字教學相關網站

英語數字的表格---網址

英語數字的發音---網址

英語數字的念法進階版---網址

Wiki上對英語數字的解說---網址

數字的演變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第一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02年11月29、30日辦理之第一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有關社會學科、美術學科、音樂學科及體育學科之教材教法

網址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好文 打造「時間房」

出處

原文:
在過去,人們總是強調時間的線性,電子鐘閃爍的數字不斷變換,我們的生命也跟著從過去來到現在,繼續奔向未來。因此,我們也經常感覺自己追著時間的軌跡奔跑,讓人不禁有「愈趕愈沒時間」的錯覺。
何不把時間想像成空間呢?試著把時間看成我們所處的空間,就像可以往裡面堆疊貨物的一個個房間。每個小時都是一個「時間房」,可以用活動填滿它。只要把時間當成空間,管理起來就容易多了。
當我們開始把每個小時都當成可以塞入活動的空間時,制定出來的計劃也會更實際,因為我們都知道房間(不管是真的房間,或是比喻中的「時間房」)能塞得下的東西有限。
 選擇活動就像點菜
其實,人們原本就會直覺地把時間想像成空間,所以才會有餐盤和點菜的比喻—餐盤就是我們擁有的時間,活動則是一道道不同的菜餚。餐盤就那麼大,想要點的菜餚卻很多,有時甚至不知從何選起。幸好,我們每天都會收到一個全新的空盤,上面分了 24 格,每一格就是一小時,可以讓我們放入選擇從事的活動。
把時間當成空間的能力相當重要,所以有必要好好設計行程表的格式,確保表格上有 24 個「時間房」。在行程表上以空格代表小時的靈感,來自桌上遊戲,這樣的行程表能幫助我們將時間具體化成空間。讀者可以上本書網站 www.attackyourday.com 下載這份行程表的 PDF 檔,試用一週。等到你習慣將時間視為空間之後,就能將同樣的技巧運用在任意的紙本或電子工具上。
今天你的表格中塞入了哪些活動?你是否曾花時間整理表格?還是讓別人的事填滿了你的表格?想要解決「行程表太滿」這個問題,就必須養成一個簡單的好習慣:跟自己約定好,每天抽出時間安排一天的活動。有些人管這個步驟叫「制定計劃」,但我更喜歡「安排活動」這種說法。
大多數人被問到是否安排好一天的活動時,都會回答:「當然,我都列好清單了!」但是,列好清單並不算是計劃,哪個人身後不是拖著一連串待辦事項忙碌著呢?就像英國一名幽默作家所說的:「人生中唯一重要的問題是:接下來我該做什麼?」
提前做好計劃,可以幫助你決定接下來要進行清單上的哪一項活動;但是,難就難在最寶貴的資源—時間—是有限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每天都被分配到 24 間「時間房」,每一間房都是滿滿一小時的空間,該怎麼做才能最有效利用這些空間呢?
所以,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該如何安排,才能把所有的活動都塞入 24 間「時間房」呢?還有,要怎麼在各個房間裡預留空間,應付可能的突發事件?該怎麼安排,才能對個人、家庭、工作和社會都負起責任,並取得平衡?最後,身為一天活動的執行者,自己的精力又該如何分配呢?
unnamed (5)
說到這裡,大概所有人都會同意,安排好一天的活動是一項艱鉅的挑戰,這也是許多人不願正視這項任務的原因。但是,如果不花時間好好安排,活動被打斷的可能性就更高,而你也更有可能中途分心,或是陷入一片混亂。
想要降低干擾和分心所帶來的影響,就必須具備活動管理的第二項關鍵能力—妥善安排活動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往你的時間房塞東西的能力。
每天一開始,我們就必須面臨兩個沉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今天要做什麼?」第二個問題則是:「要如何把這一堆事都辦好?」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關鍵就在於前面提到的一個觀念:你必須跟自己約定好,每天抽出時間好好安排一天的活動。
從過去的經驗中,我發現大多數人只花一到五分鐘來計劃一天的行程。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簡單打掃完之後會說的一句話:「先這麼應付應付著吧!」聽過這種說法嗎?不難猜到她的意思是,自己並沒有花太多時間打掃,掃得不徹底,甚至掃得也不是很乾淨。
制定計劃時「應付應付」,通常會導致執行計劃時倍感挫折、失去控制;不但不能掌控時間,反而會被時間追著跑。
安排一天的活動時,要考慮的細節太多了,不可能在兩分鐘內就完成。底下就是必須列入考慮的重點:
  • 將創造性活動安排在一天中創造力最佳的時段。
  • 需要外援時,記得安排空白時間讓他人加入。
  • 安排獨處的時間,以便專注在重要活動上。
  • 安排時間恢復精力。
  • 將家庭成員的時間表納入考量,安排全家相處的時間。
  • 考慮如何預留時間給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可能發生」和「突發」聽起來矛盾,但實際上「預判」就是如此)。
只要考量到以上這些事情,就不難想像為什麼時間管理對大多數人相當困難,一點也不簡單;不過,真正會讓時間管理陷入困境的,其實是選擇不花時間規劃一天的行程。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好文 【筆記工作術】你真的會記筆記嗎?

出處

原文
依照左右原則記筆記
接下來解說業務筆記本的書寫方法。 首先,請像平常那樣打開筆記本。如果是橫寫格式,左手翻開封面,右側會出現第一 頁。再翻頁會出現一面兩頁的空白紙張(第二頁和第三頁)。
第一頁至第三頁請保留空白,什麼字都不要寫。也就是說,從第四頁開始記錄洽商內容重點。
因為第一頁至第三頁有特定用途,將在後文介紹(正確順序應該是這三頁寫滿資料後,再利用這些資料展開洽商,實際上當你使用這本筆記本時,這三頁也是寫滿資料)。 攤開筆記本,左頁(第四頁 )是資料輸入頁,右頁(第五頁)是資料輸出頁。接下來要依照這個左右原則,使用筆記本。
從最邊端開始,在資料輸入頁記下洽商中的客戶期待或要求、指示、決定、確認事項等資料,字體是否工整、記下的內容是否為必需資料,都不需要特別在意,全部記下來就對了。你可以使用自己才看得懂的記號書寫,也可以繪畫或畫圖補充,字體潦草或振筆疾書都行。
當一頁寫滿後,不是接右頁繼續寫,右頁請保持空白,翻至下一面的左頁繼續寫。
一邊記下所有的資訊,一邊進行洽商。等洽商結束,問候完畢離開後,再開始整理剛剛記下的資料。
如果附近有咖啡店,洽商結束後請到那間咖啡店裡,重新整理商談內容。沒有咖啡店就找板凳,再沒有,隨便哪裡的騎樓前也行。
這時候,將洽商時輸入的資料(左頁內容)重新輸出
也就是一邊整理,一邊補充右頁內容,只要將左頁內容全部輸出至右頁就對了。 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左頁寫滿了字或插畫,但是經過整理後,右頁內容只有幾行字就結束了,你都不必在意。那一頁的輸出資料整理完後,就換下一面繼續寫。
1.10.20
在謄寫時,左右兩頁(資料輸入與資料輸出)要同時攤開,一起瀏覽。人的記憶不會只在輸入資料的過程中就結束。只完成資料輸入作業的話,記憶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變淡。將記得的事物再資料輸出,則可以強化第一次記憶。
各位在學生時代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上課時明明聽懂老師的解說,但是輪到你教同學的時候,卻總是無法詳細說明?
相對地,也應該有過教人之後,才發現自己是「真的懂了」的經驗。透過教導別人(資料輸出)自己學習過的事物(資料輸入)的行為,可以讓你的理解內容(記憶)產生連續性,所以才會有句話說「教學相長」。
這個左右原則就是活用大腦功能原理所得到的方法,使用筆記本輸入與輸出記憶。 大腦對於事物的認知正好左右顛倒,所以左頁會刺激右腦,右頁會刺激左腦。
當你後來再重新瀏覽資料時,有感性腦之稱的右腦會解讀左頁的資料,重新喚起洽商當時的記憶,感受當時的現場氛圍。另一方面,右頁內容會刺激掌管理性的左腦,理性地重新歸納整理洽商內容。
只要遵守這個左右原則,隨時都能喚醒你的優質記憶,再以理性觀點重新架構相關記憶。等下一次洽商時,你會覺得好像昨天才跟客戶見過面,營造美好的洽商氛圍。
這時候客戶一定會對你的清晰記憶力感到吃驚,進而對你產生信賴感,覺得將事情委託於你很放心,你的業績當然也會蒸蒸日上。
重點
透過輸入與輸出過程,強化記憶。
1.10.44

1.10.36

好文 別再用陳年老梗 How are you 問候別人,學飛炫的用法請進!

出處

原文
說到英文的問候,
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 And you?
你還有知道其他的問候語跟應答詞嗎?
快點進來看看學習新的問候語,
不再只會 How are you?

接下來VoiceTube將教大家八句除了How are you以外,
你還可以怎麼樣用英文問候他人以及回應他人。
你可能只是寒暄的問候對方,但也可能真的想要瞭解他最近在做些什麼事,
所以以下我們將英文問候分成口語簡單問候和關心想深入瞭解兩大類。

【口語、簡單問候】
適用於只是想跟對方打聲招呼、寒暄一下,沒有要深聊的情況

● How are things? 最近怎麼樣?

這句話是關心對方目前的各種狀況。
那可以怎麼回答呢?可以回答生活如何、工作如何。
例如:
A: How are things?  最近怎麼樣?
B: Good. I just finished a big marketing project. 不錯啊,我剛完成一個大行銷專案。

● How's it going? 最近怎麼樣?

是較口語的問候法,通常適用於朋友間。
例如:
A: Hey, dude. How's it going? 嘿兄弟,最近怎樣?
B: Not bad. Wanna have dinner together ? 還行,要不要一起吃晚餐啊?

● How are you getting on? 最近如何?

不建議用在第一次遇見的人,適合朋友之間輕鬆的問候。
例如:
A: Long time no see. How are you getting on? 好久不見,最近如何?
B: As usual, and you? 沒什麼變化呀,你呢?

● How do you do? 你好嗎?

How do you do通常用在正式場合,而且是公事上第一次遇見對方時。
例如:
A: How do you do? Really nice to meet you. I'm Julie, the HR manager from Haha company. 你好,非常高興認識你,我是Julie,哈哈公司的人資經理。
B: Nice to meet you. I'm Ken. 很高興認識你,我是Ken。

● What's up? 最近好嗎?

What's up是很口語的寒暄,當對方跟你說What's up?時,甚至可以不用回應,只要也回覆What's up?即可。
例如:
A: Hey Kevin! What's up? 嘿Kevin,最近好嗎?
B: What's up? 最近好嗎?

【關心對方近況,想深入聊聊】
適用於真心想和對方多聊聊、多瞭解他最近過的好不好的情形

● How have you been? 你最近過的如何呀?

這是真正的關心對方近況,不僅是簡單問候。這時的回答就會是回覆生活近況。
例如:
A: Hi! How have you been? 嗨!最近過的如何呀?
B: Oh, my kid goes to the kindergarten near my house. And my wife changed her job. About me, everything is the same. 我的孩子最近去上家附近的幼稚園了,我老婆換工作了,至於我,一切都沒變。

● What have you been (getting) up to? 你最近都在做什麼?

這句話是關心對方目前都在做些什麼,通常指的是平時都在做哪些娛樂。
例如:
A: Tim, what have you been getting up to? Tim,你最近都在做什麼?
B: I'm practicing photography . I join a photography club, and spend all my weekend with them. 我最近在練習攝影,我加入攝影社,整個週末都跟他們在一起。

● I hope everything's okay? 一切都好吧?

希望得知對方過的好不好。回答時就會回答最近過的好或不好以及一些最近正在做的事。
例如:
A: Dear, I hope everything's okay? 親愛的,一切都還好嗎?
B: Oh, terrible.  I broke up with my boyfriend last week. 噢,糟透了,我上禮拜和我男朋友分手了。

輕鬆一下,先看個影片複習一下吧!
下面還有教你怎麼應答的回覆語唷!

圖片1
上面學了怎麼問候,現在就幫大家整裡可以怎麼回答「How are you?」「你好嗎?」系列的問題

【你好嗎?你可以怎麼回答】

● 我很好

Pretty good.  很好
Could not be better. 不會再更好了(我很好)
Great. 很棒

● 還可以

So far so good. 目前一切不錯
OK. 還行
Not bad. 還可以

● 和平常一樣

As usual. 和平常沒兩樣
Nothing special. 沒有什麼特別的

● 不好

Not feeling so good. 我覺得不太好
Terrible. 糟透了


好文 3心法,小學生練出筆記神功

出處

摘要:
桃園縣龍潭鄉高原國小的孩子,在五年級一開始都會收到一份名為「高原國小童年記事簿」的禮物。這本有著二十六孔、可任意開關塑膠夾的活頁本,陪伴他 們度過兩年要「寫課堂筆記」的「閱讀課」。在這門沒有制式教科書的課程中,孩子不僅開始練習如何掌握老師口述與投影片的「上課重點」,也透過每週一次撰寫 「課堂筆記」的機會,進一步培養書寫力。
這門結合了閱讀與寫作、筆記、口說表達,甚至還包含如何使用圖書館的「練功坊」,掌舵者是曾在一九九九年獲得全國最年輕師鐸獎得主的高原國小教務主任呂嘉紋。
雖然,坊間有關成功職場人士如何寫筆記的參考書很多,然而,面對這群書寫能力仍在萌芽的小學生,呂嘉紋引領的方式,自有其獨特心法。示範、舉例、大量運用比喻來解釋、對話式的批閱等,都是他引領孩子進入筆記世界的鑰匙。
更有趣的是,為了帶領孩子更容易體會寫筆記的歷程,呂嘉紋用「壓縮」與「解壓縮」兩大概念,每堂課都讓孩子歷經一次從「濃縮」到「擴展」的過程,來回反覆培養課堂筆記力

心法一:課堂練「壓縮」,找關鍵字,快速記錄
壓縮的概念,其實說穿了就是「抓關鍵字」。不過,深諳孩童心理的呂嘉紋,稱呼孩子為「課堂上的獵人」,鼓勵他們拉長耳朵,看看一堂四十分鐘的課,自己能逮住多少「重點山豬」。他發現:「當孩子把自己當獵人,就不會把找關鍵字當功課。」
因此,他會帶學生玩「抓重點山豬」的語文遊戲。他把每堂課自己所講的字字句句,比擬成一座大山裡的樹枝、樹葉,而老師講述的重點,都掩藏在這座山的枝枝葉葉中。
當講到一個段落或一篇文章後,他會讓全班同學起立,一起回顧他剛剛講述的重點,抓到的就可以坐下。這遊戲很受小朋友歡迎,孩子也在遊戲競賽與相互觀摩中,培養出抓關鍵語詞的能力。
抓出關鍵字還只是第一步。如何讓孩子學習用最快的方式,寫下聽到的關鍵字,呂嘉紋也有妙招。
他讓同學比賽速記,看誰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寫完。譬如,當他講述到「每人都會有不同寫筆記方式,寫得好不好看、整不整齊沒關係,只要自己回家看得懂即可」這個概念時,會帶孩子練習用最少的字,濃縮老師所講的一大串字句。
「寫 不好看沒關係!」「七個字,還可以更少嗎?」「字醜沒關係!」「五個字,還可以更少嗎?」當孩子覺得無法再更壓縮後,他便進行下一個遊戲:「讀秒速記」, 看誰可以用任何方法,最快寫完「字醜沒關係」這五個字。於是,只見規矩的孩子寫著「字醜沒關係」,有些寫注音文「ㄗˋ  ㄔㄡˇ  ㄇㄟˊ  ㄍㄨㄢ  ㄒㄧˋ」,有些腦筋動得快的,則想出中英夾雜法的「字醜OK」,這樣又省了一點時間。透過這樣的練習讓孩子習慣:課堂紀錄不是要一字不漏的抄,而是要學著 記下關鍵字,而且愈快寫完愈好。
 他還會介紹各種速記法。如善 用數學符號,把「方向比努力重要」寫成「方向>努力」;甲成語跟乙成語意思不同就用「甲≠乙」;也可自創符號系統,如呂嘉紋師生的默契是:「○」代表喜 歡,「╳」代表不喜歡,疑問用「?」標出來,雙箭頭「←→」則表示參照比較、或與自身生活經驗相連結的內容等等。
然而,呂嘉紋深知每個人都 有自己寫筆記的風格,因此並不要求孩子有統一的「課堂壓縮檔格式」。如曾有學生非常善於畫漫畫,因此課堂壓縮筆記全是一幅幅「插圖密碼」,「別人看不懂又 何妨?只要事後的『解壓縮』足夠清楚完整,能讓別人看得懂就行了,」他如此看待課堂速記的目的。
心法二:回家練「解壓縮」,用自己的話,層次分明的陳述
每週上完課後,孩子必須根據自己的課堂速記,擴展整理成「用自己的話來說」的課堂筆記。這道過程,他形容為「解壓縮」。他觀察:筆記的「格式」很好教,只要拿出好的示範,孩子一看就會;但最難教、最難學的則是「內容」,為了梳理孩子如何呈現解壓縮後的內容,他煞費苦心。
受限於學校國語課時數,多數學生練習作文的機會有限。為增加孩子的基礎書寫力,他會鼓勵孩子從「寫完整句」著手,用分段而非條列的方式寫筆記。尤其重要的是,為幫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思路層次,他會教導「標題、解釋、舉例」或「證據、原因、理由」等方法,鼓勵孩子用分層敘述的書寫來解壓縮。
他解釋,第一層「標題」往往就是那句最重要的話;第二層「解釋」則是對那句話的進一步說明;而「舉例」則是將上課所提到的實例、回家後消化再延伸的想法;甚至另外找到的相關資訊等放在第三層。每一層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書寫,就更一目瞭然。
歷經多年現場教學經驗,呂嘉紋早已蒐集了數百份千奇百怪的課堂筆記,他也逐漸歸納出幾種孩子常見的「解壓縮不完全模式」。
例 如有些偷懶的小朋友,會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直接把上課速記當成課堂筆記交出來。「別把你的速記,原封不動的拿給我看。」為了讓孩子體會「速記」對別人來 說實在「難以下嚥」的滋味,他會請孩子嚐一嚐乾巴巴的麥芽粉粒。說明速記內容如同濃縮過的麥芽粉,請別人喝時,要把麥芽粉加上熱水後才會好喝。這道「加熱水」的程序,正如同為速記加上「用自己的話來說」的過程,才能讓筆記沖泡出好滋味。
另外有一種善用現代科技的「有聞必錄」學生,則會利用錄 音筆把上課內容轉為逐字稿。碰到這樣的學生,他也大聲疾呼:「老師可不想當『鸚鵡、抄人特訓班』的班主任!」「逐字稿只是肉身,沒有靈魂。」所以,他樂見 學生在筆記中加入「旁徵博引的補充資料」或「自己的感想、評論」,並給極大肯定。
至於小學生最常見的課堂筆記缺失是什麼?呂嘉紋說,最大宗者莫過於「不會分段列點,內容擠成一堆」了。
為此,他會先要求自己在備課時便要有邏輯與架構,別用天馬行空的講述來考驗孩子。為了讓孩子懂得分層次,他以房子與房子之間必須有「防火巷」來比喻,示範每個段落都留一行空白;或用 不同筆色區隔出不同的重要度或意義,如第一層的大標題固定用黑色、第二層的解釋用藍色、再下一層的舉例說明則用鉛筆來書寫等。養成這樣的筆記習慣,如今在 台北就讀國中的高原國小畢業生池威羽,即使只是寫在公民課本上的筆記,也同樣會以不同筆色來區分,層次分明一目瞭然。
心法三:從情意切入,提升持續的動力
在 大人眼裡許多寫筆記的常識,對小學生來說卻不盡然,有時他們的「創意」還會令人噴飯。譬如他就曾收過明明是畫著橫線的空白活頁本,孩子交來的筆記卻會直行 書寫;或短短一行字,毫無理由的換了好幾種筆色。不過,看到這樣筆記,他非但不生氣還如獲至寶,無論是好的、有缺點的、有趣的筆記形式,都被他拍攝、蒐集 起來,做為日後課堂分享與示範的素材。
「記憶很短暫,但筆記會永遠存在,」呂嘉紋不僅教寫筆記的方法,還從「情意」層面的鼓勵著手,希望孩子「持續愈寫愈多」、「主動愈寫愈好」。
他從自身經驗切入,分享自己過去學生時代所累積的寶貴筆記,也展示由學校所出資、歷屆學長姊所出版的限量筆記書。透過大家驚嘆的眼神,不僅讓優秀筆記成為最佳示範,更鼓勵孩子朝顛峰前進,未來也有機會出版由自己親自撰寫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他非常仔細回應每一本孩子的筆記。在每個可以回饋的地方,用工整字跡寫下自己的感想 或回應,有時連孩子的家長都一起加入書寫討論。「每次發回筆記本,都迫不及待想看看主任又寫了些什麼,」高原國小畢業生賴郁穎如此分享。而升上國中的她, 筆記能力就讓老師刮目相看,「我目前只用在健康科目上,沒想到原本健康筆記的最高分是A++,老師卻給了我A+++,還說從來沒看過這麼厲害的筆記……」 透過信件,她分享在小學培養的筆記功,對當前課業的幫助。
一門沒有教科書的課,但每週一次,長達兩年的累積,小學生的課堂筆記能力,就這樣一點一滴,逐步奠基。
---
10妙方,這樣教孩子寫課堂筆記
如何培養「課堂壓縮力」?
1. 讓孩子把自己當成獵人,抓每堂課的「重點關鍵字」。
2. 把「關鍵句」濃縮成「關鍵詞」、「關鍵字」,愈短愈好。
3. 分享各種速記妙法,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符號意義系統。
4. 不限定速記格式,允許每個人發展自己的「壓縮風格」。

如何培養「課後解壓縮力」?
1. 課堂筆記」必須把老師講的概念,用自己的話書寫。
2. 若能加上相關資料 ,或分享自己的評論、想法,大大加分。
3. 將概念或主題,鼓勵用「標題、解釋、舉例」, 或「證據、原因、理由」等不同面向歸類,寫出有層次的筆記。
4. 解壓縮時,筆記不要擠成一團,提醒不同段落或主題之間要空行,架設好「防火巷」。

如何激起孩子「持續寫」的動力?
1. 彰顯學生的筆記優點,將值得分享的筆記拍照並在課堂分享,提升成就感。
2. 仔細回應每位孩子的筆記,透過筆記與孩子交流、對話。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好文 學習的王道

出處

摘錄:

本書從作者自身體認到的幾個學習要點:

1. 學習從熱情出發

2. 先學會輸,才有機會贏

  失敗的經驗比勝利更有價值。學習過程總有挫折,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讓自己療傷充電、重新出發的方式。作者曾在太極拳大賽前夕右手骨折,被迫加強左手訓練,意外使左手越練越強,正式上場時左右開攻,順利奪冠。

  即使沒有受傷,我們也能讓自己獲得受傷或挫折帶來的啟發。籃球選手不妨改用左手運球,足球球員嘗試用左腳踢球。

  每次從創傷中痊癒或從一場敗戰中走出來時,都要讓自己比之前更好。

3. 讓我們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在學習過程中,深度甚於廣度,質勝於量。作者提出「畫更小的圓」概念:把整套招式拆解成幾個小動作,循序反覆精練,直到掌握其精髓,再將所有步驟順暢融合,方能磨練基本功。所有的絕妙創意或「神來之筆」,莫不是以扎實的技術為根基。

4. 專注當下,使生活更豐富精采

  大多數人都曾在危急關頭,體會到「極度專注」的經驗。參照作者設計的簡易「觸發專注」儀式,便能很快進入有如「千鈞一髮」的絕佳意識狀態。學會「專注」,不僅有助於學習和表現,也能提升感受力,發掘日常生活蘊藏的色彩和樂趣。

5. 學習是一場心智馬拉松

  在競爭激烈的高階領域,決勝關鍵不僅在於知識多寡,還包括心理層面的鍛鍊:承受壓力、把阻力化為優勢,以及體能和情緒迅速復原的能力。真正的學習贏家,能夠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持續吸收心得,最終以健康心態和純熟技巧,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一如喬希.維茲勤在書中所述,障礙並不是障礙,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戰,是要將弱點化為強項以激勵成長的過程。他將自己面對各種競賽時所運用的心理與生理策略詳細剖析,讓讀者也能在各種競爭性或專業領域達到表現的巔峰。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好文 美國名校資優生的成功秘訣

出處

原文:
...但是,諷刺的是,我認為學習障礙反而讓我成為更好的學生。意思是我在記筆記、讀書和寫作—這是學生生涯的三大技巧—必須格外優秀,才能彌補欠佳的聽解能力。我也變成一個充滿熱忱的激勵專家。我拒絕讓學習困難限制我的能力。待我完成學業之後,我已發展出包羅萬象的技巧、習慣,以及幫助我在校表現傑出的 思考方式—這些我馬上就會跟你分享! 然而,我希望分享的不是只有我的經驗。因此,我調查四十五位資優生,包括羅德獎學金得主、高中及大學畢業生代表、錄取耶魯大學法學院和史丹佛醫學院的學生、英特爾科學展決賽者,以及一位全美拼字大賽得獎人等等。我從這項調查學到的一件事,就是學業成功之道不只一條
任何一個說他(或她)知道讀書「正確」之道的人,要不是在說謊,不然就是有優越情結。事實上,成為資優生的關鍵之一,就是認清自己怎麼學最好。另一個關鍵是要能適應每個特殊狀況。我希望提供升學業表現的建議、忠告和想法,而不是硬邦邦的規則。
最重要的是,它會幫你發掘對你最好的方法。

學業成績UP百分之三十的小秘訣:把夢想切割成可掌控的小目標

如果你在念高中,知道自己想上哪間大學嗎?如果你是大學生,有相中哪個工作或研究所嗎?更重要的是,你知道如何達成這些事嗎?詳細列出你的夢想可以 大大改變你的在校表現。多倫多大學一份研究指出,寫出並規劃如何達成目標的學生,學業平均成績提升百分之三十。報告顯示這些學生也比較不會焦慮和有壓力。
關鍵在於把目標切割成可以控管的小塊。如果你的目標只是「進一流大學」,這樣是幫不了你的。反之,如果將它分解成極為明確的子目標—像是「1. 這學期要讓數學進步;2. 每星期練習一次學術評估測驗;3. 找老師幫忙寫推薦函;以及4. 加入樂團校隊—你會發現這樣比較容易實踐。
儘早研究你感興趣的學校和職業是個不錯的點子最好提早幾年就開始—如此才能找出具體目標。如果你在念高中,就列出想念的大學,包括理想學校和安全牌學校。找出這些學校的學業平均成績均值(如果沒有,就找班級排名),以及被錄取學生的大考分數。如果你在念大學,打算繼續深造,也針對研究所做同樣的 事。
如果在美國,《普林斯頓評論》和《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可上網找到)提供大學及研究所學程的排名和入學資訊,是很棒的資源。研究你想去做的工作有 何要求,問問這些產業的人怎麼準備。想找優質(而且免費)的各類工作介紹及其學歷要求,那就看看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職業展望手冊》,可上網搜尋(點選索引 連結查看工作清單)。知道有哪些要求之後,也比較好為學業平均成績、課程、測驗分數、各項技巧等等設定目標—有了目標,就有動力
不過,要是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想做什麼,也彆氣餒。(我念高中和大學時也是這樣—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我才從歷史唸到藝術史、考慮唸法學院,又再去念電腦科學。)許多學生對於選什麼工作舉棋不定,這時探索一下正是時候。別因為對未來不確定就感到茫然迷惘。想要保持動力,就把注意力放在較立即、近期的目標 上,像是:
  • 盡力完成每科課程。
  • 達成學校畢業要求。
  • 準備申請大學或研究所。
  • 申請實習或應徵工作。
  • 準備大考。
如果你在念大學,要有額外目標,像是:決定主修科目。你可以查看各系要求;選修各類課程,看看最喜歡哪個;調查你想選的主修畢業後有哪些工作可做,以及到學校的就業服務中心作職業生涯評估。決定之後,完成主修科目要求。若學校要求,決定並完成畢業論文。
即便對未來沒有具體計畫,各科也要盡力表現。不管最後你選擇追求什麼,好成績對你都有幫助。你會從各科學到寶貴技巧,至少唸完後,你會更瞭解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記住:別因對未來的不確定,讓現在的你手足無措

世界頂尖資優生的動力有哪些?

「別太擔心成績,多擔心學些什麼。如果專注所學,基本上就會有好成績。如果專注成績,會把自己逼瘋。」—卡內基梅隆大學優等畢業生。
瞭解資優生努力不懈的原因為何並不容易—但為了找出原因,我請受訪學生用一到十分,評估他們學業成功的各項歸因。調查結果如下表:
資優生書摘_表格
我們來仔細看看這些結果。
決心這是高成就學生給分最高的因素,從這也可看出他們對學校的態度。他們大多數人的主要動力並非來自外在因 素,像是咄咄逼人的父母和老師,或是他們聰明絕頂、一切對他們理所當然。他們的動力來自內在—來自對成功的渴望。意志力加上努力讀書的不二法門(這是得分 第二高的因素),幫助他們攀上頂峰。
求知慾大多資優生為的不只是成績。他們是真的在乎自己學到什麼。對世界很好奇是很重要的,那是一種想要瞭解事物的渴望。以我為例—我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維基百科是我最愛的網站,如果不一直學習,我就會覺得無聊、悶悶不樂。
自我壓力跟決心一樣,這個高分因素反映出學生內心對成功的渴望。它的排名比父母及同儕壓力等外在因素高出許多。
企圖心這也是一個得分頗高的因素;雖然跟決心很像,但比起當下,企圖心更專注最後成果。對許多資優生而言,拿高分很重要,因為這能幫助他們追求事業並達成個人目標。
聰明才智好吧!沒人說聰明才智不重要,但它的重要性遠不如決心和努力讀書等因素。重點在於,你不必是天才,也能在學校表現突出;大多資優生也得努力讀書,才能有現在的成就。
家人支持和父母壓力從表格可以看出,資優生將家人的支持,排得比老是要求他們拿A的父母還高。在我的調查裡, 絕大多數的人(約四分之三)表示父母很支持他們。只有百分之十八說拿好成績是受到父母的壓力,而百分之七的父母絲毫不在乎他們的在校表現。在這個所謂「虎 爸虎媽」(硬逼孩子在校表現傑出的父母)受到眾人高度矚目的年代,提出這點很重要。我調查的資優生裡,沒幾個有這樣跋扈的父母。
好老師。調查結果顯示好老師很重要,但對資優生而言不是極為要緊的因素。有老師啟發你、催促你全力以赴固然很棒,但你不能依賴這點。求學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幾個糟糕透頂的老師(我就遇過),所以你該準備好面對各種性格的老師。
同儕壓力。這點似乎不是挺重要的因素。有朋友挑戰你、讓你表現傑出或許有幫助,但大多資優生並不認為這是成功必不可缺的項目。再一次地,這些外在因素似乎不如學生自己下定決心想要成功來得重要。

聽聽其他資優生的建議

有些學生直到高中畢業後,表現才大有進展。想想這些大學資優生的動力為何。
「我在大學時,因為打算念醫學院,所以才比較專注在拿高分。」—某大學第一名畢業生代表,現為醫師。
「我高中時懶惰又幼稚。我想自己比同學都聰明,幹嘛跟他們一樣努力?上大學後我拿了超高分。這是因為我努力讀書,還有我明白這不是只為自己。我是付錢去上課的,所以我得去上,就這麼簡單。」—耶魯大學法學院優等生。
「我一直到申請大學時,才發覺自己高中學業成就欠佳。我在一所競爭相當激烈的高中裡表現平平,直到在填大學申請表時,我才發現自己不想只當個『表現平平』的學生。申請大學時,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但我需要這個刺激,至今我仍為此心懷感激。進大學後,我重新找到發揮自我潛力的渴望。再加上個性和讀書技巧都成熟了,讓我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大學生。」—紐約大學法學院學生。
動力是你畢生需要努力維持的東西,它不會一夕之間就出現,而是漸進、複雜、非常內在的過程。大多資優生內心深處有某種東西迫使他們成功。照我看來,動力有好壞之分。好的動力來自提升自我、發揮潛力的渴望,像是:
  • 求知慾。
  • 以自己的成就為傲。
  • 想要全力以赴。
  • 相信自己能靠努力做到了不起的事。
  • 對自己期望很高。
  • 設法為未來達成實際目標。
反之,你該儘量避免壞的動機,像是:
  • 想比別人更好。
  • 想獲得父母和老師的讚美。
  • 害怕失敗。
  • 若未達成目標,就有罪惡感,或覺得自己很沒用。
  • 設法達成成功率低的狹隘目標,像是成為第一名畢業生,或是進入耶魯大學法學院。
這種動力可能不具建設性,因為它讓你壓力過大、把你的同學變成敵人、給你不切實際的期望、讓你害怕冒險,也造成你過度依賴他人的支持與鼓勵。消滅人生中所有壞的動力是不實際的想法,但若專注在好的動力,提升成績的決心要來得強大且健康多了

獨門小訣竅

別忘了,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你也不該把學業平均成績或學校跟自我價值劃上等號。許多有企圖心的學生往往落入這個陷阱。如果覺得快被壓得喘不過氣,放下腳步,提醒自己:你不等於你的成績。別害怕跟別人聊聊你的感受。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網站 Make:Taiwan

網址

說明:
關於自造者、如何自造、DIY的網站。

好文 筆記分三本記錄,創造工作最高效率

出處

原文
被稱呼為「超級上班族」的美崎榮一郎,以3種不同類型筆記本提升工作效率:「記事筆記本」記錄工作與情報;「母艦筆記本」彙集記事筆記本上的片段情報基地;「行程筆記本」管理行程表。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你是否也對情報整理與收納感到困擾?2010年日本商業叢書大賞第一名、《成功者的筆記本都記些什麼?》作者美崎榮一郎表示,工作用筆記本如同硬碟,都是用來儲存大腦無法記憶情報的「外部記憶裝置」,加上筆記本的攜帶性更優於筆記型電腦,這種無所不在的特質,可說是最佳的工作用記憶裝置。
然而,將所有情報全部記錄於同一本筆記本,或不論任何時刻都隨身攜帶同一本筆記本,在實踐上有其困難,因此美崎榮一郎建議,視狀況與目的,可將筆記本分為以下3類來使用:

記錄臨時想法的「記事筆記本」
「記事筆記本」是指如文庫本A6尺寸或文庫本一半大小A7尺寸的筆記本,由於體積小而攜帶方便,可以擺在西裝口袋、公事包中明顯位置或長褲口袋裡,不論在哪種環境下,都可以迅速地拿出來做記錄,尤其是外出、移動、出差時更是方便。
而且其尺寸雖不大,但也可以足夠將臨時出現的點子、突然記起的片段情報,或必須記下來的數字、專有名詞等概略記錄下來,可以說,「筆記記事本」是重要情報的最佳盛裝盤。
「記事筆記本」的使用,主要可用於「任務管理」與「點子輸出」兩方面(詳見【圖1】)。「任務」(task)是指將該做的工作,以最小單位做分類, 記錄於筆記本上。例如在與客戶商談時,突然想起需要向上司做確認,此時可以「向田島部長確認A公司估價案件」這樣的「最小工作單位」記錄於筆記本上。
螢幕快照 2014-11-05 下午7.11.51
而「點子輸出」則記下與點子有關的項目或主題,其中訣竅在於記下「具備提示功能的關鍵字」,而非鉅細靡遺地說明,之後再利用上下班搭電車或走路的時間隨時查閱、動腦思考。
做為情報基地的「母艦筆記本」
「母艦筆記本」是用來彙集記錄於記事筆記本上片段記憶的情報基地,也就是儲存全部筆記內容的地方。做法上是先剔除記事筆記本上派不上用場的內容,然後再將其他未來可能會用上的內容,全部都撕下來貼在母艦筆記本,此外也可將重要的傳單資料、電子郵件或網頁印出,一併貼上。
因此美崎建議,使用筆記本一定要有如下流程:首先使用記事筆記本記錄片段資料,再利用母艦筆記本擴充資料內容,最後使用電腦整理歸納,再以文件資料模式輸出(詳見【圖2】)。如此一來等於重新寫筆記,把原本凌亂的資料拼湊成有系統的資訊,讓雜亂情報成為強大的工作戰力。
螢幕快照 2014-11-05 下午7.11.42
美崎舉例,當你被委任為某個企畫案的主導人後,外出途中想到的合作夥伴姓名、企畫案架構、銷售目標等資料,首先記錄於記事筆記本;
回到公司後,將記錄著上述內容的記事筆記本頁面撕下,貼於母艦筆記本,以最後是用電腦製作企畫書為前提,思考企畫案概要、進度管理方法,以及該做的 事等等,全部記錄於母艦筆記本。因為日後會再使用電腦整理,所以不需要書寫得太整齊。以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方式記錄也沒關係,迅速記下重點即可;
這項作業結束後,將會於電腦文章化,進行整理作業。如此一來,即能更有效率地製作企畫書。

進度管理的「行程筆記本」
第三類筆記本是「行程筆記本」,也就是管理行程表的筆記本。美崎榮一郎試用過各種記事本,目前所使用的「行程記事本」,最大的特徵是輕、薄;與萬用手冊相較,前者更利於隨時隨地攜帶。
母艦筆記本與行程筆記本是必備的筆記本組合,兩者最好放在一起聯結使用,這樣工作便能隨著行程表進行,不僅方便工作管理,更能迅速見到成果。其最大 優點是可以在紙張展開的情況下作業,一口氣掌握全部細節。例如進行會議或商討事宜時,兩者搭配使用,便可在記錄會議內容時,同時審視自己的行程,方便後續 計畫安排。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優文 關於抄筆記

 出處: 織田紀香

一般來說,會議或課程中,遇到要抄筆記時分成兩種情況:
1. 相當重要的 資訊
2. 可直接用的資訊


前者我用來提醒自己,建立思考脈絡的差異,特別是作為設計彼此思考差距的判斷標準。後者則是拿自己身邊的工作或生活大小事來舉一反三,尤其是某些知識或經 驗剛好我之前沒想過,別人提出來我就會立刻寫入待辦事項之中。還有,邊練習聽別人發言邊記筆記可以訓練自己的記憶力與專注度,特別是懂得在一場會議會課程 之中自動過濾與整理重點關鍵字、詞、組。

至於我認為對某些人來講,抄筆記無用論,是因為大多數人抄完筆記不懂得整理、複習。抄完了就結束交差,沒有再重新拿出來看過、讀過。這是最可惜之處。我曾 看過一位同事把筆記分三本用,一本當下聽著抄,一本聽後重點整理,一本是歸納、組織過後用,而他的第三本筆記本裡,滿滿的都是點子、對策、方法與作法。

老話一句,要不要抄筆記看個人,但拿來交差用的話,那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交差,跟抄不抄筆記沒有太大關係。學習的方式跟學習的態度非為等號,可有相對關係。

鋼筆介紹文

日本
白金


寫樂


百樂
啾咪鋼筆開箱文(紫色F尖)

手作萬年筆


歐洲
Lamy
Lamy珊瑚紅EF尖鋼筆開箱

神奇的手帳整理魔法(全書內容線上看)與很多手帳分享文

網站:
神奇的手帳整理魔法

手帳寫真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台灣手作鋼筆職人- Jackson

出處

原文:

鋼筆,早期是一份厚禮,考上大學、找到工作,常常會收到精美的鋼筆,隨著電腦普及,親筆寫字的機會愈來愈少,鋼筆從工具,變成一種身份象徵,還有人開發客製化市場。

六十五年次的王正賢,從國中就開始用鋼筆寫字,卻找不到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鋼筆,所以砸三十萬購入各種製筆機具和車床,原本是打算做筆給自己,沒想到好手藝受到同好青睞,也因此展開手作之路。

一支鋼筆零件瑣碎,光是組裝就要花上半小時左右,不過,求好心切的王正賢,堅持筆尖以外的部分絕對手工製作,連筆蓋、筆桿的螺旋紋都是一條一坎刻出來。

王正賢的訂製鋼筆,不同的定製規格價位從七千到兩萬元不等,平均一個月出貨量十支左右,數量聽起來不大,但是一支筆兩到三天的工期,已經讓王正賢每個月忙到不可開交。

王正賢說,目前台灣的手作鋼筆,大部分都是發包給專門的加工廠製作半成品再回來組裝,只有極少數的製作者有加工機具可以獨立製作,他堅持替客人量身打造,消費者也可以提供手繪稿,再由王正賢改成工程圖,只要客人想得到的造型,經過討?與溝通 王正賢幾乎都能做出來。

每一道工序完成,都要反覆丈量尺寸,多一分太粗,少一分又太細,都不符合客人握筆的手型,王正賢說目前最適合台灣人的尺寸,大概是筆長149mm,筆桿直徑14mm,不過男生女生又有些微不同。

王正賢的細心連零點二公分的差距都注意到,也因為這樣的斤斤計較,讓上門的客人都很滿意,再加上提供保固、保養服務,王正賢創業三年半,維持很多熟客,回流率也有三成。

十坪大小的工作室,每天車床轟隆隆,成就一支又一支獨一無二的鋼筆,有著機構工程師背景與機械加工專長,帶著喜歡鋼筆極度熱情的一位半路出家的製筆師,闖出客製化商機。

台灣手作鋼筆 https://www.facebook.com/jacksons.pen?fref=ts


相關報導:
致富密碼影片欣賞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優文 7個有科學根據的學習祕密

  • 網址

  • 7個有科學根據的學習祕密
祕密 1:自制力高,學習成就高
自制力比智商更能準確預測學業成績。心理學中經典的「棉花糖實驗」,告訴孩子若能等待研究人員回來,先不吃桌上的棉花糖,就可以獲得額外的酬賞。十年後追蹤這群受試孩子的SAT(美國大學入學學力測驗)成績發現,在幼時能忍耐、等待較久的孩子,SAT成績較高。
自制力是可以鍛鍊的,且到成人都還有可塑性。年幼的孩子,讓他們參與多重步驟的美術活動、角色扮演等需要遵守規則的遊戲,能獲得「控制自己行為」的成功經驗。對青少年或成人而言,有規律做任何需要用到自制力的任務,如用左手刷牙、規律運動等,都有助自制力。(來源:《兒腦開竅手冊》)
祕密 2:情緒好才學得好
研究顯示,接受過情緒教育的孩子學習表現較佳。美國學術、社會與情緒能力學習合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所做的大型研究發現,曾經修習「社會與情緒學習」課程的學生,在學習成就測驗表現上,比未修習的學生高出至少十個百分點。
美國影星歌蒂韓(Goldie Hawn)2003年起在小學校園推動社會情緒學習的心智成長計畫,追蹤發現,參與該計畫的孩子閱讀成績提升、曠課率下降、注意力較集中。
要學習好情緒,最簡單的做法可以帶孩子一起從每天多次、每次三分鐘「正念呼吸練習」做起,深呼吸時排除旁騖,專注在自己的深度呼吸。(來源:《陪孩子靜心10分鐘》)
祕密 3:環境壓力影響學習
美國小兒科醫生娜汀‧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針對自己診所內七百多名病人研究發現,兒時逆境或創傷經驗與學習成就表現緊密相關,兒時逆境經驗多的孩子,學習或行為問題較高。在另一項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也發現,貧困家庭孩子在一項學習能力的實驗中,表現不如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是因為他們面對的環境壓力較大。從壓力生理學解釋,在壓力環境下成長,讓孩子難專心、坐不住、不容易擺脫失望情緒,都會直接影響他們在校學習表現。好消息是,這種適應與自我管控的能力可塑性高,若能改善弱勢孩童成長環境,就有助學習。(來源:《孩子如何成功》)
祕密 4:打破刻板印象有助突破成績
研究發現,在應試前若被提醒某項和學習表現有關的刻板印象,表現會有很大不同。若被提醒的不巧是負面的刻板印象時,會損害應試表現,例如刻板印象中女性數理能力比男性弱,在考數學前,讓考生勾選性別,就已構成暗示。反之,正面的提示則可以促進表現。
心理學中有個和性別相關的實驗,在有關空間推理能力的測驗中,男性的答題速度和正確率都比女性高。在測驗前,若女性被提示性別,答對率僅有男性受測者的六成四;但是若受試女性被提示的資訊是「來自明星學校」,則答對率提升為男性的八成六,性別差距縮小為原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家長不妨挑一種有助孩子正向學習的刻板印象,例如,「雙子座語言能力強、處女座很細心」等,適時從旁提醒他們,有助於激發學習表現。(來源:《兒腦開竅手冊》)
祕密 5:間隔學習更容易學會
不少人在考前抱佛腳,連續熬夜苦讀,不過,腦科學研究中證明,間隔學習或複習,比長時間連續學習要更有效在兩次學習或複習之間,安排一些時間空檔,讓大腦可以處理這些資訊,那麼腦袋保留各種資訊的時間都將會拉長,間隔愈長,內容可以記得愈久。科學家認為,可能是腦袋在離線(如睡眠)狀態時,再次「讀寫」資訊而獲得強化。
在教導孩子安排讀書計畫的時候,不妨將同樣的複習內容或科目間隔、分散,記憶效果較佳。(來源:《兒腦開竅手冊》)
祕密 6:簡答題比複選題更助記憶
雖然大多數人都痛恨考試,但考試的確能幫助記憶,在提取記憶時,會再鞏固、強化一次記憶。研究發現,考簡答題,會比複選題更有助於留下記憶。考前複習時,可以簡答題做為複習策略。(來源:《兒腦開竅手冊》)
祕密 7:改變姿勢兩分鐘消除緊張
面對壓力,許多人緊張、害怕。科學家發現,身體姿勢可改變心理狀態。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卡笛(Amy Cuddy)曾做實驗,只要做出充滿自信的「強勢姿勢」兩分鐘,受試者的腎上腺皮質醇(面對壓力緊張而分泌)就比剛開始受試時下降了二五%;若做出自卑、畏縮的姿勢,皮質醇則會上升一五%。卡笛也強烈建議,一直「假裝」下去,有一天會變成真的。家長不妨引導容易緊張的孩子,在考前做出有自信的姿勢,如抬頭挺胸,告訴自己沒問題,較易克服緊張。(來源: TED Talk─你的身體語言塑造你是誰Your body language shapes who you are)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資訊網站 YN ‧ 資訊科技的教與學

YN ‧ 資訊科技的教與學


說明:
       這是蘇彥寧老師的blog,雖然才剛開始,但看蘇老師的學經歷,相信以後可以從中挖到許多寶呀~~

原來如此 OK過生日

出處

原文:
       這個單字原本只是個玩笑——結果反而變成全世界最常用的單字之一。今年是「OK」發明 175週年,這個字首次出現是在1839年3月的一份波士頓報紙上。當時流行以好玩的方式刻意拼錯字及使用縮寫,該報編輯受到這個風潮影響,於是在表示某 項陳述「完全正確」(all correct)時,將之錯拼為oll korrect,再取其縮寫來表達此意。到了1840年,「OK」已經在全美廣為使用,連馬丁.范布倫總統競選連任時也用了這個單字。巧的是,范布倫的綽 號是老肯德胡克(Old Kinderhook),也是OK。─Margaret G. Zackowitz

附註:
       之前看過類似的文章,有提過OK的幾個來源,其中一個就是老肯德胡克(Old Kinderhook)姓名的縮寫,其支持者在全國到處呼喊OK,使得OK一字廣為使用,但金篇文章很明確的點出人事時地物(OK一字起源於報紙有有此一說,但這篇文章很清楚地說出時間與源由就是了),以及後來的歷程,加上是由國家地理頻道所刊出,我認為可信度極高。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筆記型電腦維修手冊 Tim’s laptop service manuals

Tim’s laptop service manuals

說明:
       筆記型電腦內部配置並不幸桌機一樣好拆,零件規格也常不一樣,如果遇到零件壞掉需要更換零件或升級時,如何正確拆解與裝配就成為了令人頭痛的地方。

       可是偏偏原廠不會再商品中附上說明書(這只有維修人員有,因為你知道送原廠維修也是賺取利益的一種方式,SO.....),當你試著想自行排除一些問題,拆解與研究的時間將會佔去你許多寶貴的時間。(除非你已有許多經驗,並享受此一過程)

       這時如果能有說明書或規格表,將讓許多事情不需大動工程,即能獲取所需知識,進而購買所需必要的零件。感謝國外DIY風氣盛行,有網站將許多的service manuals蒐集在一起,只待有需要的人查詢下載。

風險說明: 拆機有風險,無把握請勿隨意拆機,一旦不小心造成損毀,原廠通常是不予保固,而會索取一定的費用,拆機前請詳閱說明書並慎思再下手。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佳文 RE: 已經22歲 英文只有國中程度該怎樣自學

出處

原文
作者: WalterbyJeff (Hun Rhapsody) 看板: study
標題: Re: [問題] 請問已經22歲 英文國中程度該怎?
時間: Sun Oct  5 22:39:10 2014

※ 引述《boy926825 (raingod)》之銘言:
: 已經22歲 英文只有國中程度該怎樣自學
: 有什麼書籍推薦嗎 或方法?
: 或者有什麼建議 空閑時候想閱讀!
: 謝謝!

看到推文,忍不住回一下

我覺得英文要真的學好,要進入情境不是背單字或是讀文法書會有幫助的,純讀單字或文法書,甚至聽英文廣播看空英都覺得弱了點。

拿著《單字7000字》這類書背,感覺就不是很自然,古文可能需要這樣學。拿文法書唸更慘,學拉丁文跟馬雅文,可能需要先讀一下他們的文法。

英文就是當今通行語言,這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唸的跟考試的,如果有這個認知
決心要建立全面性的英文能力,那就不該用死方法,或是救急(針對考試或片面學習)的方式唸。

台灣人如果沒出國的話,大多跟外國人接觸或看影集/電影來增強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只是聽說讀寫,更要有語感跟情境捕捉能力,不然碰到真正需要的場合都是套公式說話就讓人很無言(事實上有些人一直有這種問題)

回到正題,英文要好就要讓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變成第一手的能力,不是通過中翻英或是套用各種語句公式,這種第二手的能力。

我建議先從大量看無字幕的影集開始,語感很重要看跟聽個幾百集影集,或看
BBC, CNN等新聞節目,或聽大量的itune或 podcast裡面的clips也可以
(從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開始)這樣語感多少會建立得差不多,最好要買很不錯的耳機。

然後開始把某些影片裡面的單字都查清楚,用字典是很麻煩的,有時候還聽不出來怎麼拼這邊有個不錯的網站,幫人整理好了字幕,可以及時查意思。
http://voicetube.tw/

22歲剛好,不用再應付學校的英文課程跟考試,可以全面性自己掌握學習方式

下定決心,建立全面性的英文能力,從接觸英文的密度高,讓自己進入英文思考的情境,並且發展出自學能力,則那些學英文的方法,單字量等問題都不會再是問題。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佳文 「K了3小時書」比不上「每段筆記仔細讀三遍」

連結

原文

1. 注意重複的「次數」,而非「時間的長短」

當我們說「我花了整整八小時K書」,八小時當中真正專心的時間有多少?關鍵不在於我們花了多少時間,而在於我們反覆練習的次數。

重複練習就像重複寫字一樣,能夠加深神經元的連結。所以運動員、音樂家、軍隊都會經常反覆練習,直到熟練。專注完成每一次的反覆練習;與其說「我要花兩小時讀整本筆記」,不如說「我要仔細把每一段筆記讀完至少三次」。

2. 把大事情拆解成小片段

才能專家Daniel Coyle在《The Talent Code》這本書中提到:「每一個小片段的價值就如同字母之於語言。它們單獨沒有什麼用處,但組合起來就能成為複雜又美麗的句子。」

我們大腦的學習方式也是「模組化」,將每一個小塊充分理解之後,就能靈活組合。所以,在學習新事物時,要先把大塊的知識或工作拆解成小塊訓練。

3. 把每個小片段練好,再組成一個「片段鏈」

把大題目分為小段落後,就能分別一一重複練習;每個小片段讓我們能夠增加練習次數,也就能加快練熟。每一個段落練熟後,就能把它加入「片段鏈」中,開始建立片段之間的關係。

這麼做讓我們熟練的速度,會遠比每次從頭到尾練習要來得快。而當我們建立了片段鏈,理解了每個片段之間的關係,更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全貌,靈活思考。

4. 把學習過程當成遊戲,建立規則和獎勵

大腦喜歡遊戲的刺激,所以若要學習新東西,可以先思考如何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遊戲,設定目標、關卡、以及獎勵。獎勵是養成習慣的根基。一旦行為成為了習慣,我們就能更輕易快速執行它。好玩的遊戲不能太簡單,總應該有一點挑戰,但又不會太難,而每個關卡之間不會間隔太多,讓你有喘息時間。任何學習過程都一樣。

5. 短時間高度專注,加上短時間休息,比較有效率

大腦需要適當休息才能維持專注。幾乎每個學生都曾經藉著咖啡因提神深夜惡補過,感覺好像一個晚上能學到很多,但其實那效率不佳,學完就很快忘得一乾二淨。

如果我們想在短時間內學習,必須選擇大腦狀態最好的時候,讓我們能全神貫注,而一旦發現效率降低,就該立刻休息充電。專注、充電、反覆循環,比較能讓你快速學習。把自己當成運動員,規劃好自己的體力和腦力,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學到了該學的,也不會那麼累。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實用 寫論文、做報告必備的16個 WORD 技巧

原文出處

說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想避免論文寫作後期瘋狂調整論文格式的情形出現,最好一開始就設定好論文的標準格式,只要設定好第一章,然後就複製貼上後續四章。請注意這裡指的是"論文的格式"。這樣就不用每段都要重新調整,還可免掉掛一漏萬的現象出現。

個人建議在蒐集論文研究方法、研究資料、相關文獻的同時,對於所使用的工具最好也能有深入的了解,這樣一來將可減輕後續修補的動作。

小小的時間投資於此將可在論文寫作後期為您省下大量寶貴時間與免去新力的浪費。越到後期,您會發現時間與心力是有多麼寶貴的!最需要最不能浪費的就是時間與心力。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鋼筆影片介紹 Fountain Pen 101

Youtube網址

說明: 待補

論文寫作網站

論文寫作分享

停下來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chaiing1971的部落格

寫作論文數位幫手

博班

論文寫作網站

Belleaya

統計

統計觀念與軟體操作實務【SPSS / EXCEL】

b4work spss

口試

論文/專題 口試準備事項

說明:

寫論文會碰到瓶頸,會撞壁,會疲累,這時候上網尋求些前人經驗可獲得許多解決問題的寶貴建議。一來轉換心情,二來也是在忙論文相關的事項,終究是繞著論文在打轉,可以提高時間運用效率,爭取提早畢業的勝算。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好文 103年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研習心得

出處:郭小欣

摘要:
 

BY連啟舜教授
「學校為了提升學生閱讀動機,因此設置了許多書香小學士、小碩士、小博士,使得高年級的學生大量閱讀繪本,以獲得外在獎勵,這稱之為『過度辨證效應』。」

「明示的教導策略:教師說明-示範-搭鷹架-漸撤鷹架-學生獨立完成。此稱之為『責任逐漸轉移教學策略』」

「根據我的研究生研究報告,建議各位老師少用課文內的插圖作預測,因為課文與插圖的相關性很低。」

以文章結構寫大意,不見得一定要有文章結構,才寫大意,也可以直接教學生摘要的方法。

BY陳怡君老師
「教學是彈性的,只要對學生學習有效地、有用的,都是好方法。」

「讓學生多讀幾次課文(六次以上),可提升理解。」

郭小欣的個人省思:

連教授老師說:「你可以放聲思考方式,明示教學,讓學生清楚不同文體所呈現的結構圖。那麼學生在重複的練習下,就會形成一結構圖基模,就能很清楚知道,這文體適合哪一種結構圖。」

「你也可以先進行預測教學、推論因果、最後有層次的提問後,再引導學生寫出結構圖。」

無論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放聲思考,亦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建構學習,只要學生能畫出文章結構,寫出摘要大意,就是好的教學法。

但,差別在於,哪一種教學法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就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學生的主動學習,才會是有意義的學習,可見動機很重要。

如何提高內在動機,教導學生策略。